挽陈仲泉母联

泪眼十年枯,忆从前辛苦随夫,纸阁芦帘,远历关山到秦陇;

悲风千里动,怜吾友仓皇闻讣,麻衣桐杖,独冲风雪上幽燕。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深情之笔,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儿子陈仲泉离世的哀痛与怀念。首句“泪眼十年枯”,形象地展现了母亲在得知儿子离世后,泪水如泉涌,十年间未曾停歇,其悲伤之情深沉而持久。接着,“忆从前辛苦随夫”一句,不仅回顾了母亲年轻时与丈夫共同经历的辛劳岁月,也暗含了对儿子成长历程的回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纸阁芦帘,远历关山到秦陇”描绘了母亲与丈夫一同跋涉的艰辛旅程,从纸阁芦帘的简陋住所,到遥远的关山,再到秦陇之地,这一路的风尘仆仆,象征着他们生活的不易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艰苦的生活背景,为后文的离别增添了更为沉重的色彩。

“悲风千里动,怜吾友仓皇闻讣”则直接表达了对儿子突然离世的震惊与悲痛。千里之外的悲风,仿佛是天地间对这一不幸消息的共鸣,而“怜吾友仓皇闻讣”则点明了母亲对儿子突然离去的无法接受和内心的慌乱。这不仅是对儿子的哀悼,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最后,“麻衣桐杖,独冲风雪上幽燕”描绘了母亲在得知儿子去世后,独自一人穿着麻衣,手持桐杖,面对风雪,前往儿子的故乡或墓地,完成最后一次的探望。这一场景充满了孤独与哀伤,展现了母亲在失去儿子后的无助与坚强。

整篇挽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画面构建,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以及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奈与坚韧。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挽冯峻光联

负父骨而返、闻君命而趋,是真忠臣,是真孝子;

论人才可惜、念交谊可感,一则公义,一则私情。

形式: 对联

杭州彭玉麟祠堂联

伟哉斯真河岳英灵乎,以诸生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师船,青幡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姑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浔,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强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澨,虎门开绝壁,岩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故迹,见者犹肃然动容,谓规模宏壮、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悲夫今已旗常俎豆矣,忆畴昔倾盖班荆,借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三潭,劝营别墅,从珂里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陪到烟霞深处,两翁。

形式: 对联

贺李鸿章七十寿联

岳降崧生,溯道光三年,到光绪八载;

羔炰酒载,先上元十日,祝元老千秋。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为翰苑,为封疆,为海外輶轩,青史长留不朽事;

是同年,是前辈,是楚中耆宿,白头顿失老成人。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