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

今此旅况百不堪,把卷胜与时人谈。

老僧看经但遮眼,奇思奥义时微参。

多年意绪忽感触,欣然谏果初回甘。

得意径欲与人语,口对俗客如三缄。

古人之心适余意,及其圣处令余残。

虽云此其糟粕耳,无穷义蕴此中含。

无言之言在神会,文字有味谁能芟。

每忆銮江校书日,日入秘阁披琅函。

迫于程限难悉记,精妙字字中心谙。

异味罗列促亟食,不及咀嚼逾令馋。

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

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

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

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

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

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观书》由清代诗人张葆光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阅读时的心境和感悟。

首句“今此旅况百不堪”,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身处旅途中的孤独与不适,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把卷胜与时人谈”一句,对比了阅读的静谧与与人交谈的喧嚣,突出了阅读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满足感。

“老僧看经但遮眼,奇思奥义时微参”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书籍中的状态,仿佛老僧般专注,从书中汲取深奥的思想与智慧。这一句通过对比老僧的专注与诗人的思考,展现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多年意绪忽感触,欣然谏果初回甘”表达了诗人阅读过程中情感的波动与收获,从起初的触动到后来的喜悦与满足,体现了阅读给予心灵的滋养与慰藉。

“得意径欲与人语,口对俗客如三缄”描述了诗人阅读后的冲动与克制,想要分享自己的感悟却又面对世俗的限制,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古人之心适余意,及其圣处令余残”表明诗人与古代先贤心灵相通,从他们的智慧中获得了启示,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局限性。

“虽云此其糟粕耳,无穷义蕴此中含”强调了阅读的价值,即使是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质疑,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深意。

“无言之言在神会,文字有味谁能芟”表达了对文字与思想的敬畏,认为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往往超越语言本身,需要心灵的感悟与体会。

“每忆銮江校书日,日入秘阁披琅函”回忆了过去在图书馆读书的日子,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迫于程限难悉记,精妙字字心中谙”反映了读书时的紧迫感与对细节的深入理解,强调了对知识的珍视与记忆的重要性。

“异味罗列促亟食,不及咀嚼逾令馋”以食物的美味比喻阅读的乐趣,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美食的追求。

“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将阅读比作旅行,通过山水的美景象征书籍中的世界,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思了贪婪的心态。

“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总结了当前的阅读状态,既享受其中,又适时地放松自我。

“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引用历史人物虞卿的例子,进一步探讨了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表达了诗人对阅读的持续热情与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与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境界,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

张葆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牛松溪

之子古狂狷,性情人莫知。

写心临水妙,寻画得山奇。

犀首恒无事,虎头真绝痴。

凉风怅天末,千里系予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左卫别王文周

马首千山鸟不飞,离筵彻夜语依依。

风严古戍鸡吹角,云压边墙雪打围。

怅别我怜维子好,贫交君定愿余归。

河梁曙色寒携手,关塞从兹信使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留别友人

五载佯狂京洛间,荷衣不惹缁尘还。

浪游莫笑无奇获,曾见黄河与泰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赠王彬然

太息琴溪隐君子,修琴卖药知音稀。

色丝幼妇词多少,风雨芒山昨夜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