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得

晨登泰山巅,下俯青州道。

对此殊茫茫,立行苦不早。

时荣非所慕,出山为小草。

金石有时燬,岂能称寿考。

大年古夷齐,不数长乐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泰山,俯瞰青州道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诗中“晨登泰山巅,下俯青州道”两行,以“晨”字点明时间,“登”字展现行动,“泰山巅”与“青州道”形成高低对比,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青州道的辽阔。

接着,“对此殊茫茫,立行苦不早”两句,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内心产生了一种时空的渺茫感,感叹自己未能早些来到此地欣赏,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触动。

“时荣非所慕,出山为小草”这两句,诗人从自然景观的描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他意识到,世间万物的荣华并非他所追求的目标,而更愿意像山间的小草一样,平凡而自由地生活。这种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金石有时燬,岂能称寿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诗人认为,即便是坚硬如金石的事物也会有消逝的一天,因此,追求长寿并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

最后,“大年古夷齐,不数长乐老”两句,诗人以古代贤人夷齐和长乐老为例,强调了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长寿。夷齐是周代的隐士,拒绝接受周成王的封赏,选择隐居;长乐老则是传说中的长寿老人。通过这两个例子,诗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以及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其一)

三闾去后无消息,迢递江南感旧情。

吹罢参差湘月白,背人幽怨不分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其二)

何年屈宋降衙官,芳到无言契赏难。

寂寞秋塘照空影,袅烟垂露不胜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其三)

谁将妙手压风骚,一片閒情托素毫。

薄饮不愁秋易尽,西风吹梦下芜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其四)

山入都梁生面开,静无人迹长莓苔。

披榛留待真王赏,且看群芳俯首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