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登韩亭

燔身介子意何忙,理迹昌黎道更光。

慷慨一封论佛骨,流离万里入蛮乡。

孤芳亭角留韩木,遗爱人心比召棠。

勿谓笔端无造化,如何祛鳄似祛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焚烧自身效仿介子的壮志,道理与事迹在昌黎先生那里更加辉煌。
他慷慨激昂地写下一篇关于佛骨的文章,流浪万里进入蛮荒之地。
在孤芳亭角,韩木留存着他的遗风,人们心中的爱戴如同召棠般深厚。
别以为笔尖没有创造力,他如何能像驱赶鳄鱼一样驱除那些恶势力。

注释

燔身:焚烧自己,表示献身或决心。
介子:古代忠臣介之推的典故,形容忠诚无私。
昌黎:指韩愈,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
论佛骨:指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写的《谏迎佛骨表》。
流离:形容漂泊不定,流落他乡。
蛮乡:指偏远的异族地区。
孤芳亭角:可能指韩愈的遗迹或纪念亭。
韩木:可能指韩愈的遗物或象征他的精神。
召棠:召公的棠树,比喻贤者留下的德政和爱民之情。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力,这里引申为写作的才华。
祛鳄:比喻清除社会上的恶势力。
祛羊:比喻轻易驱除小问题,与祛鳄形成对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厚的《寒食登韩亭》,主要通过寒食节登亭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介子推和韩愈的敬仰,以及对公正治理和人道精神的推崇。首句“燔身介子意何忙”借介子推焚身以示清高,赞扬其高尚情操;“理迹昌黎道更光”则提及韩愈的道学影响,强调他的道德文章照亮后世。

“慷慨一封论佛骨,流离万里入蛮乡”描述了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遭贬谪,展现出他为坚持原则而不避艰险的精神。接下来,“孤芳亭角留韩木,遗爱人心比召棠”将韩愈比作召棠之木,象征其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以及他对百姓的关爱。

最后两句“勿谓笔端无造化,如何祛鳄似祛羊”寓言深刻,指出韩愈的文笔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暗示他能像驱赶恶势力一样消除社会弊端,体现了对韩愈智慧和勇气的高度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寒食登亭为契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寄寓了对公正、忠诚和人文精神的赞美与呼唤。

收录诗词(4)

郑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东山

小雨上东山,层层着意看。

寻泉行处僻,就石坐来寒。

赤舄归周旦,苍生起谢安。

功能成底事,一抹暮云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绛溪

一带波光绕翠屏,森森万木拥幽清。

小臣已作□□想,愿赋中兴颂圣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君山

岁晚征颜叹飘泊,日暮江城吹画角。

倚栏无地吊兴亡,松风落子惊飞雹。

云凝苍梧愁不收,英雄泪洒泾渭流。

眼前不着沙洲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形式: 古风

和李侍郎移竹

仲夏竹迷日,长竿带笋移。

地生宜雨润,根浅畏风吹。

斸破沿阶藓,添成宿凤枝。

子猷清洒意,应与渭川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