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遁,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忽然想起那隐居的地方,千座山峰秀丽,紧邻大海边。
我的心愿如同挂在飞瀑上,追求高洁,直指那云端之上。
在尘世中,我更向往深藏不露,诗名怕引来远处的瞩目。
我还叹息,在那石桥旁边,世俗与超凡的道路似乎有了分歧。

注释

忽忆:忽然想起。
幽栖地:隐居的地方。
千峰秀:千座秀丽的山峰。
海濆:海边。
归心:回家的心愿。
挂:如同悬挂。
飞瀑:瀑布。
高迹:高尚的足迹。
浮云:云端。
尘世:尘世间。
深遁:深深隐藏。
诗名:诗的名声。
畏远闻:害怕被远处听到。
犹嗟:还叹息。
石桥畔:石桥边。
凡圣路岐分:世俗与超凡的道路分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侃的作品,名为《送梵才上人归天台》。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高洁脱俗生活态度的向往。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突然想起了那个隐逸之地,那里有着千峰环绕,景色如同秀美的海洋一般。"幽栖"一词用得极好,既形容了环境的清幽,又暗示了一种超脱红尘的心境。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归心"表达了友人归隐山林的决心,而"挂"字则表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高迹"和"浮云"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美好设想,似乎在告诉我们,那里的生活将是超然物外,与浮动的云朵一般自由。

“尘世宜深遁,诗名畏远闻。” 这两句传达了诗人的一个信念,即在纷扰的人世间,应该寻找一处可以深藏不露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对清净生活态度的向往。而"诗名"则可能是指友人或诗人自己的文学成就,"畏远闻"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明,即虽然有所成就,但并不求名声远播。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祝愿。"犹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而"石桥畔"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也可能是一种象征,即朋友将要跨过人生的一座桥梁,进入另一种生活状态。"凡圣路岐分"则是对朋友未来道路的祝福,希望他能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大,都能各自达到自己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高洁生活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4)

杨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龙瑞观

泛舟秋水一湖平,入观松风数里清。

丹井有泉仙迹在,玉书藏穴禹功成。

步虚夜月千峰静,投简春霖万壑盈。

述记贺知章手笔,题诗元相国声名。

结庐野客前溪住,采朮幽人绝顶行。

杉桧影侵山殿冷,星辰光逼醮坛明。

降仙台畔看云过,射的潭边听鹤鸣。

樵客多闻逢异事,洞天都不远重城。

林閒窗户尘难到,衣上烟岚暮自生。

不待照湖天子赐,欲将长往换浮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游梅山寺

出郭尘路断,登舟鹫岭通。

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

石磴班春藓,松门韵晚风。

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

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

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梅林分韵得今字

兰亭久陈迹,脩竹空自阴。

龙山亦凄凉,鲜花谁与簪。

英游旷千载,盛事新梅林。

四海冯黎州,未妨铁石心。

提携到诸子,遍赏江之浔。

亭亭姑射仙,玉立何森森。

谢氏六君子,对饮香满襟。

西郊访老龙,奇怪尤可钦。

宛然如先生,高卧岁月侵。

从兹饱薰风,佳实共鼎鬵。

正味悦天下,妙用无古今。

去去好著鞭,江南春已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玉泉山

人生天地间,今古一□观。

凌空绝虚旷,万象罗岩峦。

能一故□应,物化千□端。

万端总归一,唯悟无□言。

旧闻□□翁,独钓江之干。

不知岁月深,但觉□□宽。

我思一访之,意会心□看。

作亭号□隐,半空摩高寒。

时与二三友,登临寻□欢。

致君知无术,随世聊自安。

滚滚□下水,舟舟皆济川。

川流无津涯,舟去□复还。

时聆二三策,使我心茫然。

伊周在何许,乡风一长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