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所作的《秋怀次童中州韵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沈郎自比,沈郎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沈约的别称,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在江左(江南地区)的名声显赫,如同沈约般震惊于世。"秋风百尺楼,寄傲腰围瘦"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借秋风抒发傲骨,尽管身形消瘦,但精神昂扬。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被充分施展的惋惜,"惜哉清庙器,未展经纶手",意指他有如庙堂之器,却未能施展经世济民的才能。"斯道日已亡,斯人焉可友"则感叹世风日下,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少,难以找到知音。
最后,诗人以"唯应双溪月,清光屡相就"收尾,表达出对清冷月色的亲近,似乎只有这月光能理解他的孤寂和情怀,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自我,既有个人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又有对世事变迁的忧虑,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典型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