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发嘉峪关》由清代诗人宋伯鲁所作,描绘了边塞壮阔之景与深沉之情。
首句“烽堠军容整”,开篇即以烽火台和军队的严整布局,勾勒出边关的肃穆氛围。接着“关城曙色新”一句,晨光初照,关城焕然一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之美,也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九秋方落木,万里有归人”两句,将季节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九月秋风起,落叶纷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万里有归人”,则寄托了对远方游子归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和平、团聚的美好向往。
“山带昆仑雪,衣留塔勒尘”描绘了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痕迹。昆仑雪山的壮丽与塔勒之地的尘土,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险峻,也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君恩如未替,犹及凤楼春”表达了对君主恩泽的感激与对未来的憧憬。即使在艰苦的边塞生活中,仍怀有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貌与深厚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