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舟中遥望巫山》描绘了舟行至瞿塘峡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直抵瞿塘秀”展现了船行径直驶向秀美之地瞿塘峡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眼前风光的期待与惊叹。
接下来,“巫山十二峰”点出诗人遥望的对象——巫山的十二座山峰,巫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神话传说闻名,这里寓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蕴。
“灵祠春梦晓”描绘的是清晨在灵祠前的梦境般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可能是对过往或未来的某种遐想,也可能是对巫山神灵的敬畏。
“古峡雨痕浓”则通过“雨痕浓”描绘出峡谷间雨后的湿润与浓厚的自然气息,增添了画面的湿润质感和历史沧桑感。
“石气围孤艇”写舟行于峡谷之间,四周被奇特的石头环绕,仿佛被大自然的气息所包围,孤艇一词更显诗人孤独而专注的观景之情。
“江声走毒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江水奔腾的声音比喻为毒龙的咆哮,既表现了江流的汹涌,又暗含了诗人对未知的想象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两句“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以“阳台云”和“林壑暮”描绘巫山的云雾缭绕和傍晚时分的深邃林壑,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巫山美景的留恋和对归宿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巫山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色的壮丽,又有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