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金泉登聚鹤楼

我住华亭惯识伊,九皋仙去逐云飞。

北山久为悲空帐,赤壁还曾梦羽衣。

姑和黄楼崔颢赋,为邀华表令威归。

腰缠却笑扬州客,应对金泉愧子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住在华亭,早已熟悉她,如同仙子般在九皋之上随云飞翔。
长久以来,我在北山悲伤,因为那空荡的帐幕,曾在赤壁梦见她身披羽衣。
我想模仿崔颢在黄楼的诗篇,邀请她在黄鹤楼上停留,让她如令威一般归来。
腰缠万贯后,我却嘲笑那些扬州的客人,面对金泉水,我深感愧对像子微那样清贫的你。

注释

华亭:地名,古代吴郡的一个县。
九皋:神话中的水泽深处,这里指天空。
空帐:空荡的帷帐,象征着失去的伴侣。
赤壁:著名的古战场,这里可能暗指与仙子有关的传说。
黄楼:古代建筑,此处借指崔颢的诗作。
令威:典故,指汉朝人丁令威化鹤归来的故事。
扬州客:泛指富有的旅行者。
子微:古人名,此处可能代指清贫而有节操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古人逸事的怀念。开篇即点出“华亭”作为熟悉的地方,伊人去向何处,诗人却只能追随云飞的方向去想象。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无奈。

接下来,“九皋仙去逐云飞”中的“九皋”,通常指的是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伊人的仙逝,诗人则是追随着那片云彩去寻找他的踪迹。这种超现实的描写充满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北山久为悲空帐”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红尘的淡泊态度,北山可能代表着遥远而又高洁的地方,而“空帐”则是无尽的悲思和寂寞。紧接着,“赤壁还曾梦羽衣”,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尤其是三国时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

诗人又提到“姑和黄楼崔颢赋”,这里的“姑和”可能是一个地方名词,而“黄楼”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物。崔颢赋,是指唐代文学家崔护的作品,这里被用来表达对古人文采的敬仰。

“为邀华表令威归”,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力量,能够引来古人的英灵,让他们的伟大事迹重新回响在世间。而“腰缠却笑扬州客”中,腰缠可能是指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扬州客”则是对于过往旅人故事的温馨记忆。

最后一句“应对金泉愧子微”,诗人在金泉之地登上聚鹤楼时,心中充满了自愧自己的才华渺小,不足以与古代伟人相比。这里的“子微”指的是历史上的文学家司马迁,他的作品《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历史事件和古人逸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高洁生活和永恒艺术价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谦与寂寞。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至清湘驿和己酉壁间韵

冰霜染得鬓毛深,又复钩辀听岭禽。

老马已非筋力旧,好山重见面颜今。

地饶风物皆春意,天念尘烦为午阴。

转首十年成一梦,龙蛇满壁富新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至颍州访故老

去汴五百里,通淮十八村。

荒原王剪骨,废井伍奢魂。

旧筑河南坞,新城塞北屯。

百年遗爱在,六一故碑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行铜陵道

夜报风姨息,晓乘波后平。

江涵一镜净,山列两眉横。

依约燃犀处,分明倒蔗生。

徐行戒舟子,勿使白鸥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行湘潭道

古驿湘潭道,人家松竹林。

山连梅外远,春入柳边深。

征骑虽欣霁,耕犁久望阴。

貂裘嗟已敝,犹怯老寒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