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金涓赠给友人陈仲玉的作品,表达了对陈氏从教生涯结束后的感慨。首句“听雨芹池二十年”描绘了陈仲玉在教书生涯中度过漫长的岁月,如同芹池边聆听风雨,岁月静好。然而,“一旦捲青毡”暗示了他即将离开教职,卷起青色的官袍,生活可能发生转变。
“陡令猿鹤生秋怨”运用了比喻,猿鹤象征着陈仲玉的旧日朋友和环境,它们因他的离去而感到哀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接下来的“高枕琴书且昼眠”则写出陈仲玉在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享受着悠闲的日子,白天也能安然入睡。
“诗为懒题闲木笔”表明陈仲玉不再为公务繁忙而写诗,只剩下闲暇时光握着木笔,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意境。“饭因不足羡苔钱”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贫生活,但并不以此为苦,反而羡慕苔藓生长的自然之乐。
最后两句“石田茅屋华川曲,从此挑灯绣佛前”描绘了陈仲玉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却能在夜晚点灯,在佛像前进行虔诚的修行,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仲玉从教致仕后的生活变化,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