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

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

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軿。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

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与神秘。首先,“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秋季的夜晚,长河中的星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夜色的深沉而移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軿”两句,运用了瑰丽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将七夕之夜的景象描绘得如梦似幻。紫色的烟雾仿佛是凤凰的羽毛在空中飘扬,红色的光芒则伴随着华丽的车驾(軿)缓缓前行,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不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也蕴含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祝福。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两句,通过类比的手法,将七夕之夜的景象与历史上的奇闻异事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洛阳和成都,这两个古代文化名城,似乎在这一刻与剑气、客星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联系,暗示着七夕之夜不仅仅是人间的欢聚,更是天地间某种特殊能量的交汇。

最后,“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一句,巧妙地将七夕节与天体运动相联系,以“天梭”比喻银河,暗示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这对传说中恋人的深情祝愿,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多种元素,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81)

萧纲(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字:世缵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503―551

相关古诗词

九日赋韵诗

是节协阳数,高秋气已精。

檐芝逐月启,帷风依夜清。

远烛承歌黛,斜桥闻履声。

梁尘下未息,共爱赏心并。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赋得桥诗

浮梁既冲崄,通波信可陵。

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

斜阑隐浊雾,布影入清渑。

方知歌绿水,无待榜苍鹰。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春日看梅花诗

昨日看梅树,新花已自生。

今旦闻春鸟,何啻两三声。

冻解池开渌,云穿天半晴。

游心不应动,为此欲逢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湘东王阳云楼檐柳诗

暧暧阳云台,春柳发新梅。

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

潭沲青帷闭,玲珑朱扇开。

佳人有所望,车声非是雷。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