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拾遗百忧集行有感

余生行年将六十,不知何者为忧戚。

富贵不骄贫贱安,以此存心度朝夕。

往年承乏佐中书,大官羊膳供堂食。

只今赐老作编氓,衣食信天无固必。

陋巷箪瓢如素居,不管茅茨春雨湿。

门前载酒求赋诗,锦轴牙签日堆积。

在官不置负郭田,既老翻得稽古力。

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朝米不烦邻僧送,暮米不烦太仓籴。

我亦一饭不忘君,文人相轻所不及。

伤哉白首杜拾遗,入蜀还秦劳辙迹。

文章盖世亦何为,妻子相看百忧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刘辰翁对唐代诗人杜甫的《百忧集行》所写的读后感。诗中,刘辰翁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杜甫晚年生活的共鸣与感慨。

首先,刘辰翁自述年事已高,对于人生忧虑的理解似乎超越了世俗的荣辱,他认识到富贵不值得骄傲,贫贱也能安然度日,这种淡泊的心态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中。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辅佐朝廷的经历,以及后来被赐老归乡后的简朴生活,虽然清贫,却乐在其中。

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不减,门前常有人载酒求诗,作品日益累积,显示出他对文学的坚守。他没有购置田产,反而把精力投入到研究古籍之中,对世间的毁誉和历史评价都不再挂怀,只专注于学问。

诗中提到,他无需邻居僧人送米,也不依赖官府救济,这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给自足。然而,他并未忘记国家和君主的恩惠,认为即使是文人,也应感恩戴德,这是对杜甫“一饭不忘君”的深思。

最后,刘辰翁以杜甫的遭遇作结,感叹杜甫才华盖世却饱受困顿,妻儿相伴却愁绪满怀,表达了对杜甫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杜甫的解读,展现了刘辰翁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西溪柳,送人赴京

西溪柳,自是风流树,受用春风好媚妩。

长条折尽还复生,如何免得人来去?

千树万树接邮亭,到官五见杨柳青。

百年行路有离别,三月飞花惟送迎。

知君母留彭泽县,门前五柳都栽遍。

密叶能藏反哺乌,柔条不碍双飞燕。

膝下长怀万里心,风光满眼瞻上林。

请羹遗母应有赐,咫尺龙墀恩露深。

形式: 古风

题华光梅

墨梅之作盛衡湘,始作俑者惟华光。

此僧平生十万纸,笔力所到花为香。

是谁好事怜清苦,三二百年存绢素。

和靖多情纵有诗,广平得意还能赋。

东坡先生昔倅杭,万松岭见一枝长。

我今见画如昨梦,都在君家白玉堂。

形式: 古风

题刘松年画张志和辞聘图

长安城中晨鼓响,马后红尘高十丈。

吴侬为尔去烟波,卧听樵青闲荡桨。

醉来即唱沧浪歌,平生志愿今无多。

鹪鹩不巢上林树,鸒斯不啄玉山禾。

是身渺焉寓天地,何殊太仓之稊米!

野人本乏济时策,孰谓要君徵不起?

所以汉光武,不强严子陵。

放归江湖从所志,千年万年呼客星。

圣人在位,麟凤在野。洛既出图,河复出马。

普天率土遂其生,四灵咸集依至化。

唐尧垂拱而在上,禹稷忧勤而在下。

当时天下所不臣,亦有临流弃瓢者。

形式: 古风

题三友图

刘文学,如冠玉。

平生所性在择友,友此梅花与松竹。

后凋莫问岁寒心,眼中且得无尘俗。

顾兹郁郁在徂徕,瞻彼猗猗在淇澳。

更有江南万玉妃,暗香吹遍湖山曲。

三友地远莫致之,收拾画图归一幅。

竹为君子松大夫,梅则佳人在空谷。

从他坐客寒无毡,只此可以伴幽独。

君不见玄都观里千树桃,尽是人间闲草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