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漫步的景象和心境。开头“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长期向往与现实中的亲身体验,表现出一种从城市到大自然的转变。
接着,“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这里的“三客”通常指代岁月、疾病和死亡,而“春来无此一朝晴”则表达了对难得良辰美景的珍惜。
下片“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描绘了一种探幽访胜的情景。“方穿藤蔓寻源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深处探索的欲望,而“忽见烟霏趁步生”则是这种探索中所遭遇的意外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末了,“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沟通。这里的“幽鸟向人作清哢”是说隐蔽中的小鸟似乎在对诗人唱歌,而“似应知我有诗成”则表明这种自然之声已经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一首诗篇。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抒情性质的山水田园诗,它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心灵平静的过程。
不详
南宋诗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閒官得趁宰官行,农务村村早办耕。
燕子知时还记旧,社公合雨却成晴。
登坛饮福虽无称,割肉怀归似有情。
宿露尽披山历历,卖花人起欲天明。
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
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
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
归日不须囊薏苡,有书堪录荔堪乾。
庐陵一小郡,百岁两胡公。
论事虽小异,处心应略同。
有书莫焚稿,无恨岂伤弓。
病愧不远别,写诗霜月中。
书窗隔湖水,寒气倍冯陵。
集宿因重到,新诗得再承。
月明山入坐,酒渴夜敲冰。
为尔二三友,令人去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