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圣人岁北巡,虎旅万群集。

灌涨夏秋交,吏以供张急。

治道草露閒,隐虑事不给。

六飞竟安驱,神灵信怀辑。

我来辰角见,征衣不挟笠。

明当迎翠华,夜渡涨沙湿。

弥知近塞寒,霜风凌裤褶。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军事活动,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首句“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以比喻手法描绘京城如同屏障,其北是连绵的山脉,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边疆景象。接着“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描述了河流穿越山岭,连接内外的自然奇观。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水流的瞬息万变,时而衰减至仅没过脚踝,时而迅猛上涨,覆盖广阔的平原。这种动态的描绘,使读者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自然界的威力。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军事行动联系起来,暗示边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则描绘了边疆地区常有的恶劣天气,增加了环境的紧张感。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揭示了在这种环境下,交通设施的脆弱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挑战。而“圣人岁北巡,虎旅万群集”则提到了皇帝的北巡,以及庞大的军队集结,反映了边疆地区的政治与军事动态。

“灌涨夏秋交,吏以供张急”描述了夏季秋季交替时节,水源充沛,官府紧急准备应对可能的军事或自然灾害。接下来的“治道草露閒,隐虑事不给”表达了治理边疆的困难与复杂性,以及官员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六飞竟安驱,神灵信怀辑”可能是指皇帝或军队的顺利行进,以及神灵的保佑。最后,“我来辰角见,征衣不挟笠”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间来到此地的感受,以及对边疆生活的适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军事活动以及治理挑战,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一)

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少壮曾几时,抚节能无叹。

昔年十八九,里舍共嬉玩。

见君升明堂,瑶璧荐角散。

鄙才何所中,强逐冠盖伴。

贤愚别骥驽,征迈同昏旦。

凋年感新历,短檠荧旧案。

坐阅燕郊晚,行想淮流乱。

懿君清素怀,室阙奉匜盥。

联居幸时近,呻吟闻郑缓。

倏遭浮云翳,孰辩清济贯。

余才从俗客,署尾岂非懦。

孤怀复送君,冷若冰中炭。

郊环如可待,休踰燕昭馆。

运会有屈伸,宾饯易寒暖。

别离不可数,垂领髟行粲。

形式: 古风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二)

代并控朔漠,连峰矗天半。

形胜拥晋阳,英杰昔称叹。

碧玉唐叔祠,春陂足流玩。

俯仰一古今,摛笔朱霞散。

谁为贤主人,十载承明伴。

方伯气俊爽,清风发平旦。

孰言扬马才,治乃任牍案。

淮阳一卧临,渤海何忧乱。

垂泽已如膏,虚手真若盥。

君往风景地,流连带其缓。

顿使庸俗目,惊见两崇贯。

诞生同一岁,少长惟余懦。

穷冬方兀坐,雪窗聊拨炭。

想君越井陉,税车行授馆。

敷文列士兴,吹律穷谷暖。

离立不可参,曷由发笑粲。

形式: 古风

安肃道中

檐声三夜滴床头,海日三朝照衣领。

风清每快行人意,泥滑仍为车辙梗。

南行常绕西山麓,青铜新沐烟鬟影。

出岫湿云行自媚,蔽野绿阴寒且静。

高禾连垄出芒槊,行潦逾道跳蛙黾。

更有水田白鹭飞,便如长夏江南境。

少年燕赵苦行役,十七年閒一俄顷。

故人黄土宁复见,古道荒烟聊自省。

竹舆梦断一萧疏,高木嘶蝉挂残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许州

初秋过颍上,草木尚苍然。

午日澹平野,极望空无烟。

乱蝉相继响,独树垂阴圆。

旧渠八九废,许下犹良田。

如何文潞公,种竹才㛹娟。

行受使相寄,不见车盖旋。

荒园今亦尽,潩水长涓涓。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