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义学联

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轨同伦,新学顿殊椎结俗;

通一万里象胥文字,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文同义学联》由清代诗人李彦章所作,通过对“合十九司徭峒人民”与“通一万里象胥文字”的描绘,展现了文化融合与教育普及的宏大愿景。

首先,“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轨同伦”,这句话描绘了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后,已经达到了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一致性。这里的“轨”和“伦”分别指代了规则与伦理道德,强调了文化的同化与统一。

接着,“新学顿殊椎结俗;通一万里象胥文字,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这一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新学顿殊”、“通一万里象胥文字”等表述,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传播与文化理解的重视。尤其是“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普及的程度,即使在偏远的边疆城市,人们也能接触到启蒙教育,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与文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文化融合的成果,更强调了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中的关键作用。它反映了诗人对于构建和谐多元社会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6)

李彦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林县劝农亭联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

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形式: 对联

宾州劝农亭联

万二千家为乡,看水田再熟,洫路交流,到处争留吾所憩;

三百六旬成岁,忆春晚观风,秋晴喜雨,连年频与尔相亲。

形式: 对联

啸轩联

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

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

形式: 对联

三贤祠联

溯后先三百载游踪,异代同堂,能结有情香火;

冠今古第一流人物,文章事业,也如无尽江山。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