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元昭所作,描绘了秋雨连绵的时节,诗人寓居山斋,观察窗外景色,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新意。"连天风雨"四字,形象地展现了风雨交加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凄清之感。"瞥见秋来去"则暗示了时光流转,秋天匆匆而过。
"桐叶山斋瓢几许"描绘了诗人独坐山斋,窗外飘落的桐叶和手中的瓢,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简朴和对自然的亲近。"吟纸应添新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此景,灵感涌现,欲在诗篇中记录下这独特的秋日体验。
"通宵帘响虚廊,莲筹滴露初长"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帘子的微响和露水滴落在计时器(莲筹)上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显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静夜的沉思。
最后两句"料得幽人未睡,罗衫应也憎凉"以想象的手法,推测山斋中的隐士(幽人)或许仍未入眠,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连衣衫都似乎能感知到这份寒意。这不仅写出环境的冷清,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共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秋夜风雨中的诗意生活和诗人的心境,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诗词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