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家传成(其二)辨谤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

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

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

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将领起于范阳之初,晚年却因和亲误入平凉之策。
他的伟大功绩应受历史公正评判,赞誉与诋毁都不能损害他的声名。
文人谈论军事常有偏颇,史官撰写史书也难以权衡轻重。
真理自会显现于书中,公众的评价长远流传千年。

注释

选将:指特定将领。
范阳: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和戎:和亲,指通过联姻来缓和敌对关系。
晚节:晚年。
平凉:地名,今甘肃省平凉市。
春秋责:历史的公正评判。
盛毁:极大的赞誉或诋毁。
日月伤:无法损害像日月般长久的事物。
文士:文人。
谈兵:讨论军事策略。
谬误:错误。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和修史。
作史:撰写史书。
漫裁量:难以准确衡量。
折衷:中庸之道,公正的判断。
成书:已成定论的书籍。
公论:公众的普遍看法。
千岁长:流传久远。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回顾往昔之战役与功业,开篇便提及“选将初年起范阳”,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概述。接着,“和戎晚节误平凉”则透露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更有时光流逝的无奈。

大功宜受春秋责,此句表明功业巨大的评价应留待于后世,而“盛毁何能日月伤”则表现了对历史成就与毁谤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这两句批判了那些不懂军事却自诩为专家的学者,以及编撰历史时的随意性。

最后,“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则显露出诗人对真实记录与公正评价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史学态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31)

马廷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平家传成(其三)感事

彼美人兮无古今,挑灯勘史夜沉沉。

昌唐无复浯溪颂,哀郢常多楚泽吟。

麟获自伤王迹息,鹃啼谁念帝魂深。

祇今莫唱贞元曲,但忆曾闻正始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外孙朱饶归吴兴

出门一别行千里,闭户归休读五车。

天路尘冥车服骥,世科墨湿字翻鸦。

绣绷尚忆春晖报,云舍无令暮霭遮。

晚岁饰巾吾待尽,高空摩翮汝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本朝治衰高宗生

岁逢渊献感炎精,创业中兴二主生。

天启高皇符艺祖,人将大观拟天成。

生民厌乱思平治,造物开先毓圣明。

甲子□□□□亥,试从汉史漫推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正月四日

皇厌纷拿五季馀,万兵朝遣暮还都。

虎头预卜清明旦,鳌足重开混一区。

天下归仁吾有道,日中为市尔无虞。

孤臣白首怀佳节,奠桂焚兰泪与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