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待问盈朝日,群生解褐初。
太常方奏第,儒馆下除书。
出入劳忠荩,襟怀自卷舒。
如何夺公早,不得待悬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挽程伯禹(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
"待问盈朝日,群生解褐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佳节来临之际,想要询问老友的近况,然而正值春意盎然之时,树木发芽,人们换上新衣,环境万象更新,而旧友却不在身边,可见思念之情深。
"太常方奏第,儒馆下除书。"
这里写的是官府中的活动,太常寺是古代负责礼仪的官署,奏第可能指的是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礼,而“儒馆”则是士子学习的地方,“除书”意味着清扫旧学以待新知,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
"出入劳忠荩,襟怀自卷舒。"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出入于朝廷之勤劳,以及内心的宽广豁达,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淡泊名利,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留恋。
"如何夺公早,不得待悬车。"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对于不得不离开旧地的无助。在古代,官员离任常有一定的仪式,这里“夺公早”意味着早早地结束公务,“不得待悬车”则是说不能等到离别之情完全倾诉的情况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旧友的怀念,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官府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不详
盛德师千古,高名满四方。
位登三品贵,身任百夫防。
公在衣冠重,公归远近伤。
哀荣终始事,褒典在徽章。
陶朱山下金仙宅,云是当年故相家。
去国岂知传貌象,扁舟端自访烟霞。
平吴霸越功何在,吊古伤今事可嗟。
早是登临饶客泪,几行征雁落寒沙。
早岁希夷合道真,八年静默已全神。
收还赤子无为境,留得丹霄自在身。
独与老庄谈妙理,不分儒释是殊伦。
有时醉露真消息,流水桃花不误人。
云中白鹤塔千寻,为众同南古到今。
五百年来一声锡,四禅天外百花林。
长眉白黑归宗眼,苦口因缘黄蘖心。
方见道场多胜境,尽情呈现付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