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金陵雪后西望

不知玄武湖中,一瓢春水何人借。

裁冰剪雨,等闲占断,桃花春社。

古阜花城,玉龙盐虎,夕阳图画。

是东风吹就,明朝吹散,又还是、东风也。

回首当时光景,渺秦淮、绿波东下。

滔滔江水,依依山色,悠悠物化。

璧月琼花,世间消得,几多朝夜。

笑乌衣、不管春寒,只管说、兴亡话。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无人知晓在玄武湖中,那一瓢春水被谁借用。
轻易地切割冰块和雨水,占据着盛开的桃花春社的时光。
古老的城郭和繁花似锦的城市,像玉龙和盐虎,映衬在夕阳下的画卷。
这一切都是东风所作,明日又将被东风吹散,依旧是东风的轮回。
回想起当时的景象,秦淮河的绿色波浪向东流去。
江水滔滔,山色依依,万物都在岁月中慢慢变化。
明亮如璧的月亮和洁白如玉的花朵,世间能承受多少个日夜的变迁。
乌衣巷的人们不顾春寒,只谈论着国家的兴衰更替。

注释

玄武湖:古代南京的一处名胜湖泊。
一瓢春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裁冰剪雨:形容技艺高超,能随意操控自然现象。
桃花春社:春天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此处指美好的春日景象。
古阜:古老的山丘。
玉龙盐虎:形容城市的繁华和富饶。
东风:象征着季节变换和历史潮流。
秦淮:南京的历史河流。
滔滔江水:形容江水滚滚向前。
乌衣:南京的代称,因乌衣巷而得名。
兴亡话:关于国家兴衰的话题。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金陵(南京)雪后的景象,以玄武湖为背景,通过“一瓢春水”和“桃花春社”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与短暂。词人运用“裁冰剪雨”形容雪后的清新,将湖光山色比喻为“夕阳图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接着,词人感叹时光流转,秦淮河水向东流去,江水、山色和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暗示世事如梦,人事代谢。

“璧月琼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世间消得”多少个日夜,意味着美好易逝。最后,词人以乌衣巷的典故,借乌鸦的叫声表达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即使春寒料峭,人们仍谈论着过去的故事,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词人黎廷瑞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感慨。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九日登城

荒城落日西风,满街芳草无行路。

楼台羽化,萤飞故苑,蛩吟残础。

不减承平,半湖秋月,隔溪烟树。

慨江南风景,一朝如许,教人恨、王夷甫。

对酒强推愁去。酒醒来、愁还如故。

青萍三尺,阴符一卷,土花尘蠹。

试问黄花,花知余否,沈吟无语。

拍阑干,空羡平沙落雁,沧波归鹭。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诗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

二十四番风信,二十四桥风景,正好及春游。

挂席欲东下,烟雨暗层楼。紫绮冠,绿玉杖,黑貂裘。

沧波万里,浩荡踪迹寄浮鸥。

想杀南台御史,笑杀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

远思渺无极,日夜大江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诉衷情令.濡溪悼旧

曲屏深院赴幽期。心事梦云知。

佩环零乱何处,江上草离离。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

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青玉案.泛大江

巨舟双橹鸣鹅鹳。千万顷、玻璃面。

宇宙浮萍堪永叹。黄唐开辟,秦隋争战。

不把江山换。芦花新雪秋撩乱。何处渔舟起孤筦。

一片古愁萦不断。平沙矮树,溪烟荒岸。

落日西风雁。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