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攀龙在晚年追求宁静生活的独特心境。首句“年来惟好静”,点明了诗人对宁静的偏好,与世事的疏离感。接着,“始觉解天韬”一句,可能暗含着对尘世纷扰的解脱之意,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的平静,达到了某种超脱的状态。
“山月闲相照,春风淡自陶”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的内心世界。山间之月,似乎与诗人保持着一种默契的交流,而春风则以淡然的姿态,让诗人感到心灵的慰藉。这里,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共鸣,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床头储浊酒,灯下有离骚”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生活中的情趣。床头的浊酒,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简单享受;灯下阅读《离骚》,则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深沉热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寄托。
最后,“算尽人间著,无如闭户高”两句,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他认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算计和追求往往徒劳无功,唯有闭门读书、静心思考,才能达到心灵的高远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洞察力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高攀龙在晚年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文化、人生深刻的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