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起吕二炅吕四颎崔十八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元时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

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

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

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

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

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

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

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酤。

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首句“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直接点出了都市中的纷争与不安,接下来则转向个人内心世界,“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宁愿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接着“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则是对不同个体差异性的肯定。

在“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中,诗人感受到了时代的和平与君主对文化的重视,这为他提供了一个能够专心于学问的良好环境。然而,“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则表达了一种能力未被充分发挥的无奈。

“三旬两入省, 因得养顽疏”中的“养顽疏”,即是指通过这段时间能够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学问。随后的“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则描绘了诗人简单却不乏的生活状态。

在“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释放,远离世俗纷扰,他的心态也变得更加悠然自得。而“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则是对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赞美。

最后,“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酤。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则是诗人在闲适中寻找精神寄托,他期待着与知己共度时光,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乐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精神自由的时代理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知识生活的重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得杨湖州书颇誇抚民接宾纵酒题诗因以绝句戏之

岂独爱民兼爱客,不唯能饮又能文。

白蘋洲上春传语,柳使君输杨使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惜栯李花

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

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

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

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

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晚归有感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

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

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

如何十年间,零落三无一。

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

渐老与谁游,春城好风日。

形式: 古风

晚归府

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

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