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一)

坤维大火流,朱明序忽易。

欲起凉风迟,未处残暑迫。

兹日乃孟朔,望雨心转剧。

更恐致霖霪,雨即晴始适。

譬人祈予恩,两美期必得。

即予亦难之,于彼曾何益。

明知而故蹈,造物岂汝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时节的微妙变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转换时的微妙感受。开篇“坤维大火流,朱明序忽易”,以“坤维”指代地极,形象地描绘了夏季的炎热与过渡,通过“大火流”和“朱明序”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

接着,“欲起凉风迟,未处残暑迫”,表达了对凉风的期待与夏日余热的紧迫感,生动地刻画出人们在炎炎夏日中对清凉的渴望。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雨水的期盼,“兹日乃孟朔,望雨心转剧”,点明了日期,预示着新的一月开始,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雨水的强烈渴望,这种情感随着日子的推移而愈发浓烈。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然界的规律难以人为操控,“更恐致霖霪,雨即晴始适”,表达了对可能带来灾害性天气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接下来,“譬人祈予恩,两美期必得”,将人的祈愿比作自然界的恩赐,表达了对和谐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即予亦难之,于彼曾何益”,表明了即使尽力祈求也无法改变自然法则的无奈,同时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控制,而是相互影响。诗人以“明知而故蹈,造物岂汝役”结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以及人虽无法主宰自然,但可以通过理解与适应来与之和谐共存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二)

麦收实倍丰,大田苗亦茂。

纵饶忧于先,未觉乐于后。

迩日异常燠,曰豫早自咎。

羲车历西陆,郁熇渐宣透。

清气荡暄蕴,浮云出峰岫。

所冀尽涤炎,与物乐佳候。

形式: 古风

夜雨

半年雨旸时,夏末乃望雨。

涤暄蠲病疾,沛泽利荞黍。

枕上闻殷雷,心怦遑寝处。

祇愁势不优,为时果刻许。

凉风未宣畅,何以消烦暑。

怨咨民恒情,思艰实惭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晚蝉

晚蝉因热势偏张,谁道枝头解唤凉。

世上尽多趋热者,漫言我亦爱羲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微爽(其一)

微爽遥山送雨馀,畏炎人意较前舒。

候符岁序嗟如驶,德信农功惄切予。

五日占期洵已迫,半年慰望恐成虚。

近西傍晚无云作,瞪目频劳忘所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