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
薄宦:指官职卑微。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
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芜,荒草。
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君:指蝉。
警:提醒。
亦:也。
举家清:全家清贫。
举,全。
清,清贫,清高。

鉴赏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两句,通过对蝉蜕始终难以充盈、无休止鸣叫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易满足的情感状态。

接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描绘了一种深夜寂静、蝉鸣声随风断续的景象。蝉鸣虽小,却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反映出诗人对细微之物的观察与感受。

“薄宦梗犹汎”一句,以蝉蜕轻薄而坚韧不拔比喻仕途浮沉,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沉浮无常的感慨。随后,“故园芜已平”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留恋,故园虽已荒芜,但在心中依旧是温暖而深刻的记忆。

最后,“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朋友的提醒和自我的反省。通过蝉鸣声的警示,诗人提醒朋友要时刻保持警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纯净无暇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蝉蜕这一小小生灵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裴明府居止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

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

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

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槿花二首(其一)

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

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

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槿花二首(其二)

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馀。

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

本以亭亭远,翻嫌脉脉疏。

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