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时尝种竹于所居之南号竹隐今二十年矣而隐之志盖未遂也孙志康善篆尝欲得竹隐二字题其上因叙所以为诗以乞之且呈好事诸君子各乞一诗以为旧隐光华

先君昔谢事,勇退不待年。

区中五亩宅,郭外二顷田。

归装无一金,买书费万钱。

余时老莱衣,方冠绝可怜。

赐第殿东厢,弃官天北边。

耕耘具甘旨,采掇求兰荃。

积竹南墙下,清阴颇萧然。

谓此可隐矣,曰余其老焉。

人事喜龃龉,壮志诚迁延。

身遭患难馀,仕为饥冻牵。

浮舟客江湖,仗剑临幽燕。

儿女道路长,岁月鞍马捐。

一与故隐别,逮此成华颠。

传闻箨龙儿,一一长刺天。

出处令人悲,太息夜不眠。

同舍有孙楚,笔势何翩翩。

未甘丞相后,不许中郎前。

何以慰此君,丐子翰墨妍。

持归榜吾隐,不翅青玉镌。

异时傥过我,物色扬雄廛。

贫家何所有,满林玉碧鲜。

渭川已太广,淇澳空自贤。

君看青琅玕,知我非臞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住所南面种植竹子,命名为“竹隐”,表达了他隐居的愿望。二十年过去,隐居的心愿仍未实现,诗人对此感到悲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诗的开头描述了先辈毅然辞官归隐的情景,生活简朴却充满书香。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希望在田园生活中度过余生。然而,世事多变,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从官场到江湖,再到战场,最终又回归家庭,但隐居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诗中提到的“箨龙儿”可能象征着新生事物或希望,但它们“一一长刺天”的形象暗示了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与诗人的处境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诗人还提到了好友孙志康擅长篆书,希望得到“竹隐”二字的题字,以此作为对过去隐居梦想的纪念。同时,诗人邀请朋友们为“旧隐”留下诗句,以增添其光彩。最后,诗人以“青琅玕”(翠竹)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贫寒,但内心坚守着高洁的品质,不为世俗所动摇。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307)

赵鼎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滕子济礼部考古图

苍史失古法,赤刀有遗书。

经毁秦汉后,器追禹夏初。

古人不吾接,有感谁与袪。

尚怜盲左生,文字记鲁壶。

哀哉泗水没,不复知鬼魖。

英英华省郎,捃摭收遗馀。

异书人不识,善本手自摸。

壁中发科斗,海底出珊瑚。

篆籀既识职,钟鼎各应图。

要当知百世,何止举一隅。

似逢东里生,张华与之俱。

谈倾河海江,下卷郑白渠。

我老尘埃中,牒诉惨不舒。

思陪种柳潜,愿逐耦耕沮。

锦囊不应开,欲和聊复徐。

颇怜平生心,用意真僻儒。

识字恨不博,块焉无与虞。

图书许借否,髯滕意何如。

莫作骊龙仙,靳吝五色珠。

鸱夷或未办,当奉酒一盂。

形式: 古风

读史戏作

相如故倦游,偃蹇临邛市。

主人敬嘉宾,供具邀车骑。

酒酣乐未阑,跪进丝桐戏。

勉鼓一再行,四坐皆心醉。

潜有知音人,独会求凰意。

倾城不待媒,半夜行云至。

忽驾软轮车,遂抛沽酒肆。

建节还故乡,拜爵文园吏。

卫霍老疆埸,严朱死谋议。

摇头唤不前,日高花里睡。

形式: 古风

即事

昔日同门生,頍弁彯华缨。

当年总角彦,束带扬王庭。

故人怜我顽,千里特寄声。

开缄亦何言,终篇歌鹿鸣。

举手谢友人,愧君郑重情。

鹏鴳各有适,枉寻余所轻。

形式: 古风

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其一)

久伏东海滨,窃慕暴公子。

一朝乃吾僚,幸会有如此。

白发裹青衫,谁要相料理。

吾犹及老成,馀音闻正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