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问客何方来,四月发回中。

繁霜陨百草,树木如寒冬。

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

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

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

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

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

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

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七哀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问客何方来”,以询问引出主题,接着写四月时节却仿佛寒冬般草木凋零,显示出环境的恶劣。“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描绘了行者的艰辛与疲惫,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离散之苦。

“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与寂寥,而“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则揭示了年轻人被迫戍守边疆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而“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则寓言般地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最后两句“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深深叹息,以及对北方来人的关切,希望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信息。结尾“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反常的天气,象征着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整体来看,《七哀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朝边疆的苦难与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2163)

李梦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字:献吉
  • 号:空同
  •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 生卒年:1472-1530

相关古诗词

与客问答二首(其一)

门有万里客,颜面带风霜。

左右佩双鞬,意气何杨杨。

问客何州士,逝将之何方。

客亦不顾云,但言开中堂。

手持一书札,口口称故乡。

长跪受书札,草字八九行。

上言亲戚故,下言别离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与客问答二首(其二)

长跪牵客裾,故乡今何如。

客起长跪言,故乡不可居。

坟垄既芜没,宁复识田庐。

邻巷鲜故人,族属半丘墟。

岩岩高山谷,今为官路衢。

主人聆客言,涕泗交涟如。

离乡三十载,少女为人姑。

迩者日以亲,远者日以疏。

狐狸知故穴,牛马知故阹。

愿为连理树,托根北山隅。

形式: 古风

卫上别王子二首(其一)

晨风应候至,鸡鸣各严车。

我今游宋中,子当旋旧闾。

仆夫理前绥,辕马悲鸣趋。

一别阻秦周,相望万里馀。

首春霜露重,厚汝征衣襦。

昔为同袍士,今在天一隅。

故者日以远,畴能察区区。

形式: 古风

卫上别王子二首(其二)

税车朝歌里,送子辉水阳。

群雁起高飞,凌风各分翔。

敦交多故怀,况乃忧故乡。

征夫愁短日,去马知路长。

童童孤生柏,结根南山旁。

愿言采此柏,遗我心所当。

良无白鹄翼,何以得高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