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适庵册士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形式: 古风

翻译

本来是儒家弟子,却学习了出世的学问。
遗憾的是我像野鸭般能力有限,渴望能脱胎换骨。
身上还保留着炼丹剩下的药,想传授给世人。
愿与你一同隐居山中,共同探讨葛洪的深奥之秘。

注释

本:本来。
儒:儒家。
子:弟子。
方外:出世,超脱世俗。
恨:遗憾。
凫:野鸭,比喻才能有限。
短:不足,能力有限。
蝉蜕:比喻脱胎换骨,解脱旧我。
犹:仍然。
鼎馀药:炼丹后剩余的药物,象征智慧或知识。
授:传授。
人间世:世间,尘世。
卧山中:隐居山中。
共谈:共同探讨。
弘景:葛洪,东晋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秘:深奥的秘密,秘诀。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名为《赠适庵册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儒学背景和他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表示诗人出身于儒家,但其学习的范围却超出了传统儒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时间宝贵的感慨,以及他渴望能够像蝉蜕一样有所变化和超越,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描述的是诗人仍然保有一点炼丹之术的知识,希望将这份知识传承给后世。"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则描绘了一种隐逸之士与友人共同探讨道家修炼之法的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先生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于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道家思想。诗中融合了儒、道两家的理念,体现了宋代士人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赠尅择徐吉甫

东望会稽山,穆陵郁岧峣。

卜壤藏剑履,伯也昭其劳。

昔者游仙人,龙耳致君王。

君家世其传,芳踵畴可量。

青囊落君手,辩语如流河。

寻云履高阜,汤汤俯长波。

朔风渺天垂,万里草离离。

安得结方轨,为君起遐思。

形式: 古风

赠涂内明

老云五色令人盲,面壁不视佛慧生。

彼皆去眼绝人伪,孰知涂者出天成。

有口能谈贵人命,有耳能听贵人声。

此中一片光明藏,嗜欲浅处天机深。

形式: 古风

赠秘书王监丞

君不见秘书外监贺放翁,镜湖一曲高清风。

又不见太子师傅两疏氏,东门祖帐罗群公。

人生晚节良不易,颓波直下谁障东。

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为有功。

我公金华山下住,赤松安期白云处。

风骨细瘦真神仙,急流勇退不肯顾。

我昔山中想风采,几回击节归田疏。

适来追陪水苍佩,亲见辞归白云路。

御笔擢公领蓬山,师表玉立东宫官。

两年苦口一去字,未许鸥鹭从公闲。

瑶池深深锁策府,玉皇宫阙侨其间。

暂分赤符管下界,半空云气常往还。

多少持麾辞上国,悠悠风尘见此客。

莫作寻常太守看,疏贺以来伟人物。

夜瞻婺女次舍中,一点光明射南极。

公归眠食重调护,世道尚凭公气力。

形式: 古风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

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

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

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

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

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

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

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

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

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

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

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

风雨三间茅,松楸接苍翠。

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

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

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

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

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

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

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

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

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