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江振鸿所作,名为《题杲堂诗卷后》。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的期待。
首句“林中唯独坐”,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林间,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接着,“偶读杲堂诗”一句,引出了诗中的另一个主题——诗歌。诗人偶然间翻阅了杲堂的诗卷,这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云影在潭底,清光人不知”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云影比作漂浮于水面的思绪,潭底的清光则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纯净。这里的“人不知”并非指外界无知,而是强调了这种内心世界的独特与深邃,只有真正静心之人方能体会。
接下来,“君今侣方外,我亦识前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这里“方外”指的是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诗人与朋友虽身处不同境遇,但彼此之间的心灵相通,对未来有着共同的期许。
最后,“一片秋天月,相逢会有时”以秋月为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相遇的期待。无论季节如何更迭,无论时空如何遥远,真挚的情感与美好的愿望总会在某个时刻得以实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