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木奴夭矫二十里,大似盘龙趋桂林。
中人薄暑遽如许,觅树依凉无好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壮观的林木景象,"木奴夭矫二十里"生动地刻画了树木高大挺拔,绵延二十里,如同一条巨龙蜿蜒于桂林般的山水之间。"大似盘龙趋桂林"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树木的气势和动态感。
接着,诗人感慨"中人薄暑遽如许",意思是说即使是普通人,在这炎热的夏日里也感到暑气逼人。他表达了对清凉环境的渴望,"觅树依凉无好阴",希望能找到一片浓荫避暑,但似乎并未找到理想的阴凉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传达出对夏日清凉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不详
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拓罢淮南金戟牙,时平来坐野僧家。
枪旗谩摘社前雨,旌节旋移春后花。
十里迎春水面开,橹声不动柁声催。
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曲折来。
两岸骚骚麦尾黄,茅檐半瓦荫垂杨。
牧儿吹笛随归犊,浅草平沙暝色苍。
对门三日罢晨炊,无处佣身老画师。
安得化山为饭颗,大家鼓腹太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