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缆船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紧张而悲壮的画面,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海上航行的艰辛与危险。"北风蓬蓬,大浪雷吼"以强烈的自然环境渲染出气氛,显示出航海者面临的恶劣天气。"小儿曳缆逆风走",一个小小的孩子在风暴中艰难地拉扯着缆绳,体现出他的勇敢和责任感。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直接揭示了孩子的决定性作用,他不仅关乎船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接下来的诗句"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描绘了孩子在缆绳断裂、自己摔倒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拉扯,甚至到了肉体与缆绳摩擦出血的程度。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这一句令人触目惊心,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为了保护船只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两句"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是孩子内心的坚韧和对生的渴望,他告诉自己即使手掌只剩下骨头,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江面上没有更多的悲剧发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少年在极端困境中的英勇与牺牲,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勇气的赞美。谭嗣同的这首《儿缆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情感深沉,感人至深。

收录诗词(74)

谭嗣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鸳鸯篇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形式: 古风

似曾诗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形式: 七言律诗

河梁吟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潇湘晚景图二首(其一)

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