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六年十月庚午驾自景陵宫移仗谒先圣孔子祠入门降辇步就小次由东阶以升奠爵再拜礼官告成礼然后退幸太学诏博士皆升堂坐诸生两庑下命国子祭酒丰稷讲书无逸终篇因又幸武成王庙而还左丞相吕大防右丞相刘挚率百官皆从于是丞相赋诗以形容上德诸在位者皆属和肇以礼官忝从诸大夫之后谨和诗一章

琳馆陪祠日未央,隆儒诏跸至胶庠。

桥门亿万衣冠集,阙里三千弟子行。

降辇横经尊往圣,垂裳论道法前王。

宗公归美清风诵,穆若赓酬出庙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祐六年十月,皇帝自景陵宫前往孔子祠祭祀的情景。诗中展现了皇家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重视,以及对孔子的敬仰之情。皇帝亲自步入琳馆,至胶庠,与众多儒士一同参与祭祀活动。仪式庄重,皇帝降辇步行,恭敬地登阶,向孔子行礼,体现了对圣贤的尊敬。同时,皇帝在太学内听取博士讲解《无逸》,并亲临武成王庙,彰显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推崇。

诗中“琳馆”、“胶庠”、“太学”、“武成王庙”等词语,反映了古代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儒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降辇”、“步就”、“升堂”等细节描写,展现了皇帝对礼仪的遵循与对圣贤的虔诚态度。整首诗不仅赞颂了皇帝的德行与智慧,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在诗的最后,丞相吕大防、刘挚及百官皆从,并赋诗以形容皇帝之德,体现了朝廷内部对于尊师重道、弘扬儒家文化的共同追求。曾肇作为礼官,能够参与这样的仪式并写下此诗,既是对皇帝行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职责的履行,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与文化领域中的角色与贡献。

收录诗词(49)

曾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夷山天柱峰

燕越相望路八千,忽惊天柱落樽前。

何如乞我双凫舄,飞上峰头访列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滁州琅玡山茶仙亭

山僧独好事,为我结茅茨。

茶仙榜亭中,颇宗樊川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灵寿同年兄再以杞屑分惠复成小诗以代善谑

场屋十年长,铃斋一笑欢。

微言师水薤,交分托金兰。

腹饱仙人杖,心存姹女丹。

他时玉京路,同缀侍宸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上王荆公墓

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

未应淮水竭,所惜泰山颓。

华屋今非昔,佳城闭不开。

白头门下士,怅望有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