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安希范所作的《削籍东归留别秣陵诸相知》的第三首,表达了一位官员在被削去官籍后,东归故里,与昔日的朋友们告别时的心境。
首句“十年惭窃禄”,诗人回顾自己在官场的十年生涯,内心充满了惭愧,因为他在官位上获取了不应得的俸禄,这表达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审视。
“一日效愚忠”则表明了诗人对忠诚的坚持,即使是在愚忠的情况下,他仍然愿意付出自己的忠诚,这种忠诚可能是指对国家、君主或某种理想事业的忠诚。
接下来的“戆直曾何补,疏狂甘固穷”两句,诗人自省自己的性格特点——戆直和疏狂,虽然这些特质可能并未带来实际的好处,但他甘愿承受贫穷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的坚守。
“但令图史足,不愧橐囊空”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态度。他认为只要书籍和历史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他就无愧于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体现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财富。
最后,“欲问归田事,斋心祝岁丰”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期待。他想要回到田园生活,过一种简单而充实的日子,并且诚心祝愿来年五谷丰登,这既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丰收和富足的朴素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展现了他对忠诚、个性、知识、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