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寒热伏枕已数日忽闻车骑明当接顿睡中得韵语数句上呈四丈龙图兼记至日之饮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羊皮卷如同切玉般细腻,羊毛胡羊的肉如花朵般鲜艳。
醉酒的客人在烛光下,泉水煮食如珍珠般的米粒。
陷入深深的泥土中三尺,归来时已记不清路。
七天来与寒热抗争,早晨的饭食稀少,不满一手捧起。
客人来访,我只能招待你离开,躺下聆听雪水滴落屋檐声。
因为山中的事务,我奉命离开京兆,沿途十站,人们仿佛都在眼前。
穿着驼毛斗篷走在野外,晴朗的郊外草木已显生机。

注释

如切玉:形容山羊皮卷的细腻。
剪毛胡羊:指用羊毛制成的美食。
烛前:在烛光下。
珠粟:比喻泉水煮成的小米粒。
深泥三尺:形容陷入很深的泥土中。
斋糜:素食。
涓涓:形容雪水滴落的声音。
严京兆:对京兆尹的尊敬称呼。
十驿:沿途十个驿站。
驼裘:驼毛制成的斗篷。
陈根绿:形容枯草根部重新长出新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异乡的游子,在寒冷的季节里,对着山羊毛发似切玉般洁白、胡羊毛被剪花作肉的景象,感到心中有无尽的忧伤。烛光下,醉客的泪水如溪流一般,山泉煮沸的声音如同珍珠和粟米的碰撞,都是对孤寂生活的写照。

诗人提到自己深陷泥泞中无法回头,不记得归途;日落时分才躺在床上初感疲惫。近七日来,他一直与寒热交战,连朝饭斋糜都不足以填饱肚子。

客人来访,却劝他快去,诗人只好听着屋檐上的雪水涓涓而下。山中事务严峻,京兆之出亦如在眼前。驼裘随身,以便面对野外的生活;晴朗的郊野已开始生长陈旧的根茎绿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以及在异地独自面对困境时的心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柯谷

柯谷秋已晚,衡门终日閒。

老唯谋酒食,病更怯风寒。

暖脚毡鞋稳,蒙头衲帽宽。

年来谙世事,对客欲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永丰坊里旧腰支,曾见青青初种时。

看尽道边离别恨,争教风絮不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残春三绝(其二)

阑干倚遍更消魂,春到淮南得几分。

袅袅柳枝烟雨湿,画楼残角送黄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残春三绝(其三)

强寻春物散无聊,直使楼高恨未消。

鳞碧万家看不尽,杏花时见隔墙梢。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