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看月(其一)》由清代诗人吴性诚所作,通过描绘观月之景,抒发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首句“沧溟万里动清光”,以“沧溟”形容广阔的海洋,用“万里”强调其辽阔无垠,而“动清光”则生动地描绘出海面在月光下泛起的清澈光芒,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月光洒满大海的壮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次句“天水涵虚挹渺茫”,将视线从海面转向天空与水面的交汇处,用“涵虚”形容天空与水面融为一体,仿佛是虚无缥缈的境界。这里的“挹”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某种深远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之美。
后两句“看到圆时圆便好,入从圆处见情长”,转而聚焦于月亮本身。诗人认为,无论何时看到的月亮,只要它是圆的,就是美好的。这种观点超越了对月亮形状的单一追求,更强调了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连结。同时,“入从圆处见情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意味着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内心,体验到长久的情感与思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海洋、天空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月亮圆缺变化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相互交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又揭示了人类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