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末年崖门战役后,江山易主,繁华不再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宋家天子朝元阁”开篇,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昔日皇权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接着,“西去荒凉旧路微”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道路变得模糊,象征着往昔的荣光已成过往。
“旅梦乱随蝴蝶散,游魂潜逐杜鹃飞”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梦境的破碎比作蝴蝶的散落,游魂的飘荡比作杜鹃的飞翔,生动地描绘出战乱后人们心灵的动荡不安和对逝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杜鹃啼血的典故,更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金舆玉辇无踪迹,荆棘铜驼有是非”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后的荒凉景象,昔日的皇家车马已不见踪影,只有荆棘丛生、铜驼满地,暗示了权力的消逝和时代的更迭。这里的“是非”,既指历史的评价,也暗含对当政者的批判。
最后,“举目山河增感慨,冷猿秋雁不胜悲”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残破山河时的深深感慨和无法言说的悲痛。山河依旧在,但人事已非,冷酷的猿声和南归的大雁,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