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钱馀笑(其六)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

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

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

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锦钱馀笑(其六)》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看似狂放不羁的人物形象,他似乎在与自然界的风进行着某种对话,通过踏碎东风影、让东风随意吹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 开篇即以“佯狂”二字点明人物形象的表面特征,但紧接着的“真佯狂”则暗示了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深意。踏碎东风影,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豪迈与不拘小节,也暗含了对传统束缚的反叛。

“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物与自然的关系,东风的吹拂使得花朵的意态变得纷乱不定,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物内心情感波动的隐喻。

“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 在热闹的人群中,这位人物仿佛与世隔绝,无人能理解或呼唤到他。这种孤独感与前文的自由形象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与独特。

“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最后一句以疑问的形式结束,既是对老先生身份的询问,也可能是对人物身份的一种自我确认。姓郑的表述,或许暗含了对自身身份或所属群体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郑思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表达了对自由、个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锦钱馀笑(其七)

头戴烂纱巾,脚踏破鞋底。

不知以何道,琮琤宇宙里。

或恐是达人,毋乃是痴子。

我亦欲问之,面冷似铁鬼。

形式: 古风

锦钱馀笑(其八)

我有一句子,朗朗最分明。

问水水亦笑,问石石亦嗔。

独有老枯树,闻之弥精神。

从此开笑面,恼杀天下人。

形式: 古风

锦钱馀笑(其九)

崛强数十年,只弄一枝笔。

笔是无根花,日月常结实。

千千万万颗,颗颗如红日。

日日采将来,布施十方佛。

形式: 古风

锦钱馀笑(其十)

苍蝇亦奇哉,腹内矢何物。

黑者变为白,白者变为黑。

不换人活眼,何以化流俗。

我来阎浮提,却喜无此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