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骏洛中书事

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

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

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城,权贵官员们悠闲地聚集于此,来自各地。
每家每户都种植着竹子,清风习习,满川的翠绿土地适宜养蚕植桑。
在龙山上开凿出壮丽的景观,如同天宫阙口,洛河之水引导着船只载着美酒畅游。
更何况还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此吟诗作酒,享受生活,问你哪里能比得上唐朝的风光?

注释

西都:指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冠盖:古代官员的冠帽和车盖,代指官员。
比户:每家每户。
凿龙山:在龙山上开凿工程。
羽觞:古代一种鸟形的酒杯。
耆英: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都(即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的繁华景象。开篇两句“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勾勒出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图景,其中“冠盖”指的是轿子和官帽,是当时官员外出的标志,“优游”则表达了人們在街上从容不迫的样子,“萃五方”则意味着来自五方的人们汇聚一地。

接下来的两句“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这里,“比户清风”形容的是每家每戶都有清新的風,"人种竹"则表明人们在庭院中种植着竹子;"满川浓绿"写出了河流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而“土宜桑”则指出这片土地适合种植桑树。

诗中的第三部分“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展示了人与自然并存、互动的一面。“凿龙山断开天阙”可能在形容某个工程的宏大,即通过开凿山脉来连接或改变地理环境;“导洛波回载羽觞”则表现出水利建设对改善生活的积极影响,其中“羽觞”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器物,用于盛放酒水。

最后两句“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则转向了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层面。“况有耆英”指的是年长有经验的人,“诗酒乐”表明这些人在文学和宴饮中寻找乐趣;“问君何处不如唐”则是对听者提出的问题,询问在哪个地方不能比得上唐朝的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以及文化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都繁华文明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骏新荷

懒不窥园久,元非效仲舒。

新荷满沼密,蓝舁出门疏。

借问含烟晚,能胜裛露初。

愧无鱼戏句,弄翰白纷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子渊元夕

神岳嶕峣阙角齐,银蟾无影玉绳低。

风传丝管交加发,灯滉星河上下迷。

清醴横飞金凿落,香尘不染锦障泥。

谁知此夕斋祠客,近在宫城槐柳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和子渊除夜

缇室重飞玉琯灰,物华全与斗杓回。

依依残腊无情别,历历新春满眼来。

强取酒卮浮翠柏,懒开粽叶觅杨梅。

男儿努力平生志,肯使功名落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公廙喜雪

向来河洛久愆阳,祷祀徒劳罄肃庄。

林雪飞花欣暂白,麦田濡叶未全黄。

城中稍觉桑薪贵,村外时闻社瓮香。

八使孜孜悯茕独,斯民那复畏凶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