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渔阳》描绘了渔阳郡的生活景象和边塞风情。首句“住久渔阳郡”表达了诗人长期居住在此地的感慨,透露出他对渔阳的深深依恋。接着,“朝朝望白檀”通过早晨对白檀树的眺望,暗示诗人每日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
“朔云秋色早”描绘了北方秋季的早来,寒意与云层相映,渲染出边塞的苍凉与肃杀。而“边月夕光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寂,以夜晚的月光衬托出边疆的凄清。
“馆伴能胡语,降夷学汉冠”展现了当地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景,馆伴能说胡语,新归降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礼仪,体现了边疆地区的开放与包容。
最后,诗人借“人传魏武帝,于此破乌丸”这一典故,提及历史上的魏武帝曹操在此地击败乌丸的故事,既是对渔阳历史的致敬,也寓含着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以及对自身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阳的边塞风光,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边塞诗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