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水经秦塞,飞流落九天。
腾波如虎眼,愁杀上江船。
这首诗描绘了汉水穿越秦塞,其水流仿佛从九天飞落的壮丽景象。诗人以“腾波如虎眼”形象地展现了水流的汹涌澎湃,犹如虎眼般闪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愁杀上江船”则表达了在如此壮阔的自然景观面前,行舟于江上的船只可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忧愁或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力量,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渺小与情感体验,富有哲理意味。
不详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悽断羊公石,多年卧草莱。
今人不堕泪,古字日生苔。
独立山上桐,高风日摧委。
不及缠绵枝,年年结成子。
山城一夜雨,客意巳深秋。
况对临湖寺,千松翠欲流。
碧柳长捎溆,芳芜绿绕湾。
山花齐绣日,不肯放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