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世增之春闱

郭隗台前信使还,便携书剑出闽山。

济时功业尊周召,经世文章在孔颜。

杏苑探花三月里,枫宸献玉寸阴间。

京华若问侗庵老,万顷云头一鹤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送林世增之春闱》是明代诗人李廷美所作,通过描绘郭隗台前使者归来的场景,巧妙地将林世增即将赴试的情境融入其中,展现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首句“郭隗台前信使还”,以历史典故开篇,郭隗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以其智慧和远见著称。此处借郭隗之事,寓意林世增即将收到赴试的信使归来,预示着他的仕途之路即将开启。

“便携书剑出闽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林世增准备出发的情景。书代表学问,剑象征着才华与勇气,他带着这两样宝物,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济时功业尊周召,经世文章在孔颜”两句,表达了对林世增才能的高度肯定。周召指的是周公与召公,他们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代表着治国理政的典范。孔颜则是孔子与颜回的合称,他们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强调道德修养与教育的重要性。这两句诗意在赞扬林世增不仅有济世安邦的雄心壮志,还有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人格。

“杏苑探花三月里,枫宸献玉寸阴间”描绘了林世增在杏花盛开的三月时节,于京城的杏苑中寻找佳偶,象征着他即将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枫宸献玉寸阴间”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暗示林世增应珍惜每一刻,全力以赴,以期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最后,“京华若问侗庵老,万顷云头一鹤閒”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收尾。侗庵老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对林世增的一种期许。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即便在繁华的京城,也不忘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如同云中的孤鹤,高洁而自在。这不仅是对林世增的祝福,也是诗人对自身人格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隗、周召、孔颜等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对林世增赴试过程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理想与道德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8)

李廷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许纯嘏之春闱

英妙才华誉四驰,秋风鹗荐上京师。

太冲久有三都赋,韩愈今无二鸟词。

天下名山游览日,道傍幽迹和吟时。

浮云富贵何须问,要使香名勒鼎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晓词

繁花落尽莺声老,汀洲绿遍王孙草。

百尺游丝拂地轻,一炉沈水披香早。

长门深闭金锁合,小殿清幽玉阶扫。

遥见朱衣小队来,隔花低唱风光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春夜词

檐铁铿风春梦醒,紫绫缩脱冰肌冷。

瀼瀼玉露下空阶,半窗月弄庭花影。

含颦起视牛女星,春山黛簇秋波凝。

阑干倚遍不成寐,凄凉何处軥辀声。

形式: 古风

醉歌赠王时彦之京

功名乐少年,栖迟淹老丑。

世事难重陈,且饮杯中酒。

灯前快意漫高歌,时下朱颜岂常有。

劝君痛饮君莫辞,秋风落尽章台柳。

古来贤达多不偶,腰间宝剑作龙吼。

不用閒嗔里闬儿,彼识吾曹是谁否。

君已醉,我未醒,起看东方明未明。

摩娑两眼别君去,酒徒谁复长安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