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施枢所作的《读真西山奏疏》。诗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边疆政策和外交决策的见解。首句“戎狄从来不可凭”揭示了对异族的警惕,认为不能单纯依赖和亲来维系和平。接着,“谁令汉祖议和亲”批评汉高祖的和亲政策,暗示这种妥协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连衡休易从游说”进一步指出,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容易被游说者左右,应当谨慎对待。诗人以“厝火当忧卧积薪”为喻,警示决策者要预见潜在危机,如同放置火种时应虑及可能的隐患。
“黯在淮南谋自寝,亮亡司马志方伸”借淮南王刘安和诸葛亮的故事,暗指在国家危难之际,决策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和远见,如诸葛亮在司马懿去世后才得以施展抱负。
最后两句“本强始见遐冲折,信是经纶直要人”强调国家的根本在于自身强大,只有真正的治国之才,才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政策和人才选拔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