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渔家傲》,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寀之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感慨的词作。通过日月不老、浮生消磨等意象,诗人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不断更替。
"日月无根天不老"这句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永恒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无法把握的无奈感。紧接着的"浮生总被消磨了"则更加深化了这种人生易逝的主题。
在下一联"陌上红尘常扰扰。昏复晓"中,诗人通过描绘路途上的红尘飞扬和日夜更替来展示生活中的纷争与忙碌,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无常。
接着的"一场大梦谁先觉"则是对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境的超脱态度。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用以形容世事的虚幻与无常。
随后"雒水东流山四绕。路傍几个新华表"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置身于一片旷达而宁静的环境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逃避与超脱。
在最后的"见说在时官职好。争信道。冷烟寒雨埋荒草"一段,诗人表达了对当下政治环境的观察与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这里所谓的“官职好”可能是对现实中的功名利禄的一种讽刺或无奈接受。而"争信道"则是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中寻求真理与信仰的困难。最后,"冷烟寒雨埋荒草"则象征着希望与梦想在现实面前的凋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以及世态变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王寀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巧妙融合,创作出这首意蕴丰富、境界开阔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