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苏巴什甚热

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巴什驿站的环境与历史痕迹,施补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陲之地的独特风貌。

首联“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开篇点题,简述了苏巴什驿站的位置与过往的险峻,虽历经沧桑,但险境不再成为谈论的话题,暗示了此地的变迁与历史的沉淀。

颔联“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运用比喻手法,将南山比作屏障,形象地描绘了其环绕的景象;同时,通过“凿为门”这一动作,生动展现了西域与外界的连接,强调了苏巴什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颈联“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转而描写驿站周围的自然环境。尽管炎热且有苍蝇干扰,泉水干涸,草地稀疏,但这恰恰反映了边疆地区特有的气候与生态特征,也暗示了这里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尾联“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收束全诗,将主题升华至更广阔的时空维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劳苦之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石上的车痕见证了无数过往的故事与变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寄托了对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巴什驿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沧桑,同时也蕴含了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与敬意。

收录诗词(38)

施补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彭桐庄员外顾渚搽中翰那晋堂毓子敏诸公子游水磨沟

塞上山多却少水,听说水字心先喜。

车马联翩五六人,路径逶迤三十里。

青山露面远相迎,不曾见水已闻声。

寻源乃出山之罅,银蟒千条自空下。

自空飞下不肯留,放溜直欲奔东流。

被沟束住流不及,怒撼青天白玉楼。

谁触机心将磨置,雪花玉屑时盈器。

从此无烦夜碓勤,橐囊月足给千军。

添修台馆供游宴,六六阑干亭八面。

我来七月未飘霜,祗觉绵衣透体凉。

酒醴本来携野桡,雁凫只要取家塘。

兴酣喜傍板桥立,悔未戴来青箬笠。

顾影同怜拱揖频,拭巾自觉须眉湿。

胜地流连日易斜,雨骤风驰夜到家。

客散闭门无语坐,耳边犹听响花花。

形式: 古风

南山口

尝遍寒泉此最甘,柳阴浓处是山南。

怜他风味仙城似,立马何妨一勺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星星峡

巨斧劈山肤,山灵骨节粗。

当车轮磔格,振策马踟躇。

传说星星坠,翻令步步吁。

豁然开一面,土屋亦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将抵哈密,村落棋布,耕蹂相望,边塞始见春光矣。口占二绝句(其一)

黄尘不动午风喧,负郭人家水灌田。

山下桃花山上雪,柳烟笼到寺门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