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伯庸尚书

邃阁晨趋禁掖西,暮街骑马及鸡栖。

退朝每想花边散,得句应从竹上题。

赐被南宫无宿火,斋居方丈有蒸藜。

凤池何似承明近,久候文星共聚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文官虞集在京城的生活与心境。首联“邃阁晨趋禁掖西,暮街骑马及鸡栖”展现了一位官员早出晚归的忙碌生活,早晨从深邃的宫殿出发,傍晚时分骑马经过市井,直到夜幕降临。这种节奏紧凑的生活,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繁忙与压力。

颔联“退朝每想花边散,得句应从竹上题”则透露出诗人对闲暇时光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退朝后,他常常想象在花丛中散步,灵感涌现时便在竹子上题写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颈联“赐被南宫无宿火,斋居方丈有蒸藜”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清雅。南宫可能指的是皇宫或官署,这里暗示了他虽身处高位,但生活并不奢华,只有斋居中的一口蒸藜(一种简单的食物)陪伴着他。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

尾联“凤池何似承明近,久候文星共聚奎”表达了诗人对文坛的向往和对与文人雅士相聚的渴望。“凤池”常指朝廷或文坛,“承明”则是汉代宫中的一个地点,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中心。诗人认为,与文人相聚的快乐远胜过在宫廷中的地位,表达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虞集作为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既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也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二十五日即事呈阁老诸学士

松阴鹄立候宫车,风送飞花著白须。

水影渐移帘侧畔,莺声祗在殿东隅。

近床儗进名臣操,载笔亲题列女图。

太液雨馀波浪动,龙舟初试散鱼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赋砀山成简卿心远亭

作亭临河河水浑,草树绕屋啼鸟闻。

梦回枕上彭城雨,目送檐间芒砀云。

归来黄菊有佳色,坐老青山无垢氛。

但愿尊中长得酒,曲阿莫问旧参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谢吴宗师送牡丹并简伯庸尚书

轻风紫陌少尘沙,忽见金盘送好花。

云气自随仙掌动,天香不许世人夸。

青春有态当窗近,白发多情插帽斜。

最爱尚书才思别,解吟胡蝶出东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进士刘闻文廷赴临江录事

清江百尺石为城,太华千峰积雨晴。

官府几时书帙静,渔舟尽日钓丝轻。

故家好访春秋学,上国多传月旦评。

颇有老怀烦录事,到州为问范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