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次王友石中舍竹茶炉韵

著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

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追次王友石中舍竹茶炉韵》由明代诗人莫止所作,通过对竹茶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著眼山中茗具幽”,以“山中茗具”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暗示了竹茶炉所处环境的自然与和谐。接着,“自应题品属名流”一句,点明了竹茶炉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一种品味高雅、适合文人雅士使用的器具,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竹茶炉置于时间长河之中,历经无数岁月的考验,依然坚韧不拔,仿佛在秋日里穿透清风,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品质。这里不仅赞美了竹茶炉的材质与工艺,也暗含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竹茶炉制作工艺的精妙与复杂。无论是坚硬如铁的锥子难以穿透其尖端,还是鬼神难以施展巧技编织其纹理,都形象地表现了竹茶炉的坚固与精细,同时也隐喻了匠人技艺的高超。

最后,“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两句,表达了对竹茶炉历史传承的重视与敬仰。诗句意指追溯竹茶炉的起源与演变,它不仅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其价值超越地域,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茶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还蕴含了对自然、技艺、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6)

莫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匏庵学士题复竹茶炉卷

剪竹攒炉为品泉,泉清惟称露芽煎。

常于学士幽人侧,更在孤猿落月前。

失脚误投金帐去,灰心曾伴玉瓶眠。

石头旧路谁云滑,自喜归来色相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歙县许良佐西园其先有南园欧阳公王荆公尝为序记

略彴斜斜度小溪,路从南畔又回西。

年时不种閒花草,世德常看旧品题。

葵茁露丛无践马,桑笼树色正鸣鸡。

田庐近接浑成趣,一卷豳风一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沈氏园赏菊次韵施克和呈在座

清瘦频年种菊忙,主人真似沈东阳。

山潭饮水能多寿,泽国餐英不是狂。

小引壶觞乘夕霁,漫凭歌咏答年芳。

相看兴到悠然处,试数从来得几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琼花集

无双亭下淮南浒,天上人间仅此花。

九朵攒来呈玉质,两回开处占年华。

荣枯与世如相系,雷雨何时却再芽。

一去永遗尘土累,瑶台空锁旧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