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夜闻鸽铃》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冬夜中一只南飞的鸽子在寂静的环境中发出的哀鸣,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首句“一鸽南飞斗正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画面:一只鸽子在夜晚的天空中向南飞行,天空中的北斗星已经倾斜,暗示时间已晚,季节可能为冬季。这一句通过鸽子的动态和北斗星的位置,巧妙地将时间、空间与季节特征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时间流转感的画面。
次句“欲催哀响作风笳”,进一步深化了鸽子叫声的意象。这里的“风笳”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表现悲壮或哀伤的情感。诗人将鸽子的叫声比作“风笳”,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叫声的音质,还赋予了它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度,使得这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表达。
第三句“清霜万屋人都睡”,描述了寒冷的霜冻覆盖了千家万户,人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这一句通过“清霜”、“万屋”和“人睡”的景象,展现了冬夜的宁静与冷寂,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生活的平静与和谐,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尊重。
最后一句“听尔无愁共几家”,则将注意力转向了对鸽子叫声的倾听者。这里的“尔”指代鸽子的叫声,“无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欣赏和共鸣,认为它与那些能够静心聆听的人们共同分享着一种无言的慰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忧虑、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寒夜闻鸽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夜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又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