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宋荔裳前往蜀中的情景。首句“法星遥指锦江隈”以星象起兴,暗示宋荔裳此行的重要使命,锦江弯曲处仿佛指引着他的方向。接下来,“路入蚕丛鸟道回”描绘了蜀地险峻而秀美的山路,暗示旅途的艰难与奇趣。
“万里桥边春驻马”写到在春天的成都,他们在万里桥畔停留,欣赏美景,暂作停留。夜晚时分,“百花潭上夜衔杯”,他们还在百花潭边举杯畅饮,尽享离别前的欢聚时光。
“干戈未久才生聚”暗指蜀地战乱刚刚平息,人民正在恢复生活,显示出对地方安宁的期盼。“井里虽存尚草莱”则表达了蜀地虽然战后初定,但民生凋敝,仍需时间恢复。
最后两句“自是随车多化雨,三巴父老望嘘培”寓意宋荔裳此行如甘霖普降,期待他能带来教化和扶持,使得蜀地百姓得以复苏,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当地民众的深深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既展现了蜀地的风土人情,又寄寓了对友人出仕造福一方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