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八月六日忆母

遗恨行舟阻太行,难堪此日又潇湘。

安东未遂怜温峤,《党锢》无名耻范滂。

万里依人空作客,十年遇主尚为郎。

萧骚短鬓经秋日,雁杳江城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而述创作的《庚寅八月六日忆母》,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首联“遗恨行舟阻太行,难堪此日又潇湘。”开篇即以“遗恨”二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及时陪伴母亲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接着,“行舟阻太行”和“又潇湘”则描绘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无法与母亲相聚的无奈与痛苦。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的情感进行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颔联“安东未遂怜温峤,《党锢》无名耻范滂。”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温峤和范滂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尽孝。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未能在母亲生前尽孝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顺,与历史上的忠孝楷模相比,感到羞愧和无奈。

颈联“万里依人空作客,十年遇主尚为郎。”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自比为“万里依人”的游子,虽然四处漂泊,但始终未能真正地成为主人,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十年遇主尚为郎”一句,既是对个人际遇的感叹,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尾联“萧骚短鬓经秋日,雁杳江城忆故乡。”最后两句诗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萧骚短鬓”(形容头发稀疏)和“秋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以及“雁杳江城”(大雁飞过江城,象征着远方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这里的“雁”不仅指自然界中的大雁,也象征着远方的亲人和家乡,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寄托了对母亲和故乡的深切思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借鉴,也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这些元素,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2)

彭而述(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鄂渚别赵兴宁柱史之官滇南

春城烟雨酒盈卮,大别山前赋别离。

黔郡犹传秦岁月,昆明应识汉旌旗。

千盘路上槟榔坞,一线天开玳瑁池。

他日益州来驿使,武昌云树足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渝关道中

菀柳荒亭下,残碑古戍前。

秋光晴到水,山色净于天。

气变虫音急,河沉月影偏。

鸣鸡催候吏,问渡石溪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咏史

田叔归来窦后伤,萧条梁苑下微霜。

一时宾客多枚马,不遣雄文悟孝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横江词

江鸣牛渚矶,浪打三山曲。

何处最伤心,春水平帆绿。

平帆远落生暮霞,东风自吹桃李花。

思君不见望江阁,夜夜江潮向妾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