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二十)

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

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

非为贪闭口,那是益于身。

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愚昧之人常常像喝醉了一样,与梦境中的角色无异。
想要明白真理却始终无法触及,怀疑是否能真正接近道路的本质。
并非因为贪婪而沉默不语,而是这样做对身心有益。
先生适合保持静默,积累福泽而不必传授原因或方法。

注释

愚痴:形容人的无知或迷惑。
醉:比喻沉迷或恍惚的状态。
梦中人:比喻在幻境或梦境中的人物。
欲达:渴望达到某种理解或目标。
终无见:始终无法实现或理解。
怀疑:对事物的不确定和质疑。
道:这里指真理或道路。
贪:贪婪,过分追求。
闭口:保持沉默。
益于身:对个人身心有益。
先生:对老师的尊称。
寂默:安静,沉默。
种福:积累善行或福气。
不传因:不需传授原因或方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自若的生活态度。开篇“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两句,将自己比喻为常年醉酒之人,或如同行走在梦境中的行者,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豁然忘我之意。

接着“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两句,则表明诗人虽然有所想要表达或传递,但却始终无法让他人理解,或许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或是思想的隔阂。这里流露出一丝自嘲与无奈。

“非为贪闭口, 那是益于身”两句,说明诗人之所以不多言,是出于对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的考虑,而不是因为贪图安逸或懒惰所致。这是一种内在的自律与自我提升。

最后,“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两句,则是对一位师长(或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赞美。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有道德高尚之士。他们能够忍受寂寞与沉默,以此种方式积累福德,而这种福德并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消散。

整首诗通过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语言,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其二)

雅澹玄中得,常人故不知。

幽深无远近,道外细推之。

碧落神仙境,烟霞日月随。

参详寰宇内,邪正岂相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逍遥咏(其九)

含元得一本真宗,误者平论总是空。

万象都来皆备数,千言譬谕了然通。

才高俊彦优堪赏,窃禄偷安有异同。

唯愿他心如似我,不教陷恶罪身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咏(其十四)

燕雀不生凤,阴阳一气全。

无穷深可及,境象理推迁。

奚益其形化,平章语默玄。

终身何所役,道本岂私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逍遥咏(其十)

乾坤之内隐长生,药变还丹道已成。

救世神方堪自秘,乐耶语话勿相轻。

眠云卧水通玄识,点石为金谁辩明。

黄才身心皆得所,登坛善听步虚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