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魏允札的《闲居》描绘了作者在简朴环境中的隐居生活。首句“傍忠泉剩旧茅庐”写出了居住在靠近清澈泉水边的老屋,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简朴。次句“白拂青藤伴起居”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闲适,以白拂(拂尘)和青藤为伴,流露出淡泊之志。
“不愿后身仍识字,祇祈当代再焚书”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复杂态度,他宁愿后代不再识字,希望当下的社会能回归淳朴,甚至有焚书的隐喻,可能暗指对繁琐文牍的厌倦或对文化繁复的反思。
“家风久矣宗三类,世事终然付六如”则是作者对家族传统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将家风归结为“三类”(未详),而世事则看透为“六如”(佛教用语,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表示无常和虚幻),体现了超脱世俗的禅意。
最后两句“可奈学徒常错认,转将滓秽作清虚”揭示了对后辈误解的无奈,他们可能误将浊物当作清高,表达了对纯净精神世界的坚守和对世风日下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