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庵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

形式: 古风

翻译

齐云山高耸独立,古老的寺庙挂在险峻的峭壁上。
翠绿的竹子在轻风中摇曳,巍峨的山峰上红日升起。
龙井的水清凉透骨,冰凉的房屋清澈透明。
半空中弥漫着祥和的气息,仿佛进入了神仙的洞府。
抬头仰望星空明亮,低头洗浴碧绿的龙潭。
白云自由自在地来去,美丽的鸟儿偶尔栖息在这里。
一笑间尘世的纷扰皆空,这样的乐趣究竟有多深远呢?

注释

齐云山:一座高耸的山。
古刹:古老的寺庙。
悬:挂在。
危壁:陡峭的峭壁。
翠竹:青翠的竹子。
柔风:轻柔的风。
高峰:高高的山峰。
红日:红日初升。
冽生寒:清凉透骨。
冰房:冰凉的房屋。
神气怡:祥和宁静。
群仙窟:神仙洞府。
天河:银河。
龙潭:深潭。
白云:洁白的云彩。
去留:来去自如。
好鸟:美丽的鸟。
栖息:停留。
一笑:微笑。
尘世空:尘世的纷扰消失。
此乐:这种乐趣。
何极:无尽的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和大自在境界的向往。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开篇即勾勒出一座雄伟孤立的山峰和险峻悬挂的寺院,给人以深邃神秘之感。这里的“特立”指的是山峰独立而独特,“古刹”则是对佛教寺庙的一种尊称,而“悬危壁”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建筑在险要绝壁上的位置。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自然之美与和谐。翠绿的竹子随着微风摇曳生姿,而远处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这里描绘了寺庙中的一口清泉和一间冷清的禅房。水源自井中涌出,清凉至极;而那座禅房则给人一种透心凉、洗净尘俗之感。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诗人在描绘山寺景致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半空”指的是山寺所处的高远位置,“神气怡”则是形容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恍入群仙窟”更是诗人心之所向,希望能够进入那神秘而美好的仙境。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这两句通过对天空与水域的观察,进一步展现了山寺周遭的壮丽景色。“仰盼”是抬头望向天空,“天河”即银河,在这里象征着浩瀚无垠;“俯濯”则是低头看向下方,那“龙潭碧”不仅形容了水的清澈,也暗示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力量。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这一句轻巧地描绘了山寺上空飘渺的白云和间或栖息于此的佳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看透了红尘琐事之后,那份超然物外的喜悦,已经达到了无法言说的境界。这里的“一笑”包含了对世间万象的豁然开朗,也包含了对佛法深义的领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致和禅意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文洪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

歌唇乍启尘飞处。翠叶轻轻举。似通舞态逞妖容。

嫩条纤丽玉玲珑。怯秋风。虞姬珠碎兵戈里。

莫认埋魂地。只应遗恨寄芳丛。露和清泪湿轻红。

古今同。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澹山岩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

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

泉莹宜烹茗,崖穹好笔诗。

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一向乱云寻不得,几番临水待归来。

形式: 押[灰]韵

九品朝中无势援,五层山下有耕桑。

形式: 押[阳]韵